宋湘:客家俊才名耀四方
在云南昆明著名風景區大觀園,一群來自梅州的客家游人登上了中國名樓大觀樓。樓中,除孫冉翁的天下第一長聯外,還有一副對聯“千秋懷抱三杯酒,萬里云山一水樓”特別引人注目。當導游講到,這副意境遼闊、胸懷曠達的對聯出自清代嘉應才子宋湘之手時,他們無不興奮——在祖國的西南邊陲,也有廣東人的自豪,梅州客家人的驕傲。
懷著對先賢的崇敬之情,記者最近來到宋湘故居、梅縣白渡鎮象湖村“京兆堂”參觀。宋湘故居約興建于公元1537年,已有400多年歷史,幾經擴建重修后成今天的規模,如今,宋湘故居已成為海外華僑和當地游客參觀的旅游景點之一。據統計,僅去年就有3000多人前往參觀。陪同我們參觀的鎮領導說,去年底,市委書記劉日知專程到宋湘故居調研,要求該鎮充分發揮文化名人的作用,弘揚客家文化。該鎮為了打造文化名人品牌,投資近200萬元,正在建一座800多平方米的宋湘紀念大樓,目前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,還配套建有文化廣場和文化公園。建成后,將陳列有關宋湘文物、墨寶、著作以及宋湘紀念文章、長篇小說等實物。市郵政局近日也準備出版紀念宋湘的明信片。
一代名士 客家俊才
宋湘字煥襄,號芷灣,是清朝乾隆、嘉慶、道光年間杰出的詩人和書法家,是當時嶺南三大詩家之一,稱為“嶺南才子”。宋湘于1756年生于嘉應州(今梅州市梅縣)白渡鎮象湖村,父親宋步云是私塾教師。他自幼聰敏,23歲考中秀才;37歲在省城鄉試中第一名舉人———解元;44歲在京城會試,考中二甲第11名進士,選翰林院庶吉士;45歲任惠州豐湖書院院長;52歲先后任四川省和貴州省鄉試主考官。以后5年間在京城歷任文淵閣校理、咸安宮總裁、國史館總纂、文穎館總纂等職。58歲起出任云南省曲靖、廣南、永昌、大理等地太守,在云南任職13年。70歲時提升為湖北督糧道。71歲卒于武漢湖北觀察署任上。其生卒時間同樣是在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寅時,事極巧合。
宋湘家境雖苦,但勤奮好學,苦讀詩書。他在《家園雜憶四十韻》中描繪了家鄉的風物和家中情況———“籍隸梅州古,邦名白渡前。衡門當水曲,老屋負崖巔。”“鱗次比鄰接,瓜綿一脈延。世吾過二十,族眾約三千。”“雞犬家家有,桑麻處處連。先疇耕共牧,舊澤誦兼弦。”“是岸排篁竹,逢橋有木棉。樓濃紅杏雨,溪淡綠楊煙。”
清官廉吏 政聲遠播
宋湘在嘉慶18年(公元1813年)以翰林院編修出任云南曲靖知府。宋湘到達曲靖時,正遇上秋澇為患,河水泛濫成災,郊野一片汪洋,民房被沖倒無數。他立即組織搶險救災,并與地方紳民商議處理善后之事,號召民眾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很快把水患制服,受災百姓得到了安置,初步顯示出他在“吏事”方面的才能。
水患平息后,宋湘即到下屬州縣去巡視,他發覺境內人民生計維艱、經濟不振的主要原因是單靠農業生產謀生,缺乏手工業、加工業等副業生產,于是他選定下屬馬龍縣來開展紡織業。在他的精心策劃下,教農民種棉織布,紡車多部無償資助馬龍人民。由于手工紡織業的逐漸發展,群眾生活得到了改善,馬龍人民為感謝他的政績,就把他教民種棉織出來的布泛稱為“宋公布”。
宋湘在曲靖的業績受到了總督伯麟的嘉獎,被譽為賢吏,后被調往廣南、永昌、大理以及代理滇西道等。他在離開曲靖后,曾寫下過《述懷四首》,其中總結了如何當好地方官的體會———“憶我守曲陽,自知無善建。郡民走告我,今歲谷增萬。魚鱉化為樂,洪波消芳甸。……五百新紡車,織染茲亦遍。聞之豈不歡,百不了一愿!邊荒多艱難,救民先救困。茲行復如何?區區心一寸。”
宋湘在水患得到初步治理后,認識到治水必須與治山結合起來。為防止水土流失,必須發動群眾植樹造林,他發誓要改變曲靖“淫雨為患旱為災”的狀況。次年,即撥專款購買樹種,發動城鄉人民上山種樹。他本人也親自到翠峰山種了一片青松,人們稱為“太守林”。他后來還寫下了七言絕句一首———“邊城蕭疏一目空,四面黃沙四面風。不見群嶺荒沒樹,綠翠三山十八峰。”至今大理豎立著一塊廣為流傳的《種松碑》。據《清實錄》載:宋湘在任期間曾買松子三石,讓三文筆村民種于三塔后面的蒼山上。
宋湘不但能文,還懂武。他任永昌府(今保山市)知府時,因府屬境內灣甸一位土司死后無嗣,土司族人景在東趁機篡位,欲聚眾千余人揚言要攻打永昌城。宋湘獲悉后,在組織鄉民親自操練的同時,派人秘密潛入灣甸,做景在東勢力的分化瓦解工作。經精心策劃,宋湘見時機成熟,遂率領鄉團突襲土司衙門,生擒匪首景在東,為民除害,安定了一方秩序。
宋湘為官清廉,體恤民間疾苦,身為一介地方官吏,始終保持儉樸生活,所得薪俸多用于為民謀福利,道光6年他逝于湖北督糧道任所時,存銀無幾,惟詩文墨寶頗豐,為封建官僚中所鮮見。他在云南為官13年間,所到之處為當地百姓做過不少好事實事,難怪在他離任后,一些地方的百姓為他建祠立碑,深切地懷念他。
詩書傳世 名耀四方
宋湘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,他擅長正、隸、行、草等書體,除了善用毛筆之外,還能隨意用竹葉、蔗渣、掃把等作筆而不失其妙。故丘逢甲有詩贊他:“伯牙臺上記留題,更寫西湖五別詩。竹葉蔗渣俱妙筆,米顛書法杜陵詩。”
宋湘的書法章法磊落,筆致瀟灑,留給后人的墨寶也很多。梅縣檔案館和博物館分別收藏有他的殿試考卷(復制本)、“山惟鎮靜生群物,海以宏深納大川”行書對聯,湖北漢陽有用竹葉書寫的《伯牙琴臺題壁》,廣州有“粵海關”匾額,惠州有“豐湖書院”匾額和“人文古鄒魯,山水小蓬瀛”對聯及用蔗渣代筆寫的《湖上五別詩》,昆明筇竹寺有用草刷蘸紫土寫的“玉案山”匾額和“護門帷遣白云,聽鐘聲何處;依杖卻分青靄,話竹色當年”對聯等。
宋湘詩作甚豐,其詩俊爽、沉穩,自成一家,藝術風格獨特。《清史列傳》:“粵詩自黎簡、馮敏昌后,推湘為巨擘。”詩作有《不易居齋集》等。1998年,梅縣詩社以梅縣劍英圖書館所藏宋時亮簽署的《紅杏山房詩鈔》為底本,增補宋湘部分佚詩、書法墨跡、對聯等,編成《紅杏山房集》一卷,期望廣為流傳,以彰先賢。
宋湘曾行至某省,與當地名士們會文,席間有人出對“東鳥西飛,滿地鳳凰難下足”想難為宋湘。宋湘不慌不忙對道:“南龍北躍,一江魚鱉盡低頭。”才思敏捷,針鋒相對,滿座皆驚。
有一年,嘉慶皇帝的母親做壽,翰林院要懸匾志慶,宋湘不假思索,首先站出來揮毫疾書“順穆康寧,雍焉乾德嘉千古;治平熙泰,正是隆恩慶萬年。”橫書“上大人”。這一對聯,對清朝幾代皇帝頌揚一番,加上那瀟灑傳神的書法,使嘉慶皇帝龍顏大悅,點頭贊許,即稱宋湘為“廣東才子”。(劉軍)